每周一星| 龙毅:积微成著,推动地图学教育改革创新
龙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学士、地图学与遥感专业硕士,武汉大学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04年以来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地理信息系统系副主任、主任,现担任地理环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兼任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互联网地图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GIS产业协会地图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城市电子地图、地图自动综合、语音导航与位置服务、智慧旅游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省科技支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地图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人。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本科生在龙毅教授的指导下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最终该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实现了南师大在“挑战杯”竞赛中理工类成果的突破。龙毅教授对地图学教学和科研的热情使他受益良多,而今的他也已走上《电子地图学》课程的讲台,为地图学学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二十多年来,龙毅教授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探索地图学教育改革之路,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科创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耕耘推动着地图学教学的发展。
“地图学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旅游管理、土地管理等众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各专业对于地图学课程内容的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教学难度颇大。”龙毅说。 对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GIS)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闾国年教授强调要抓好地图学团队建设。学院和学科安排了龙毅在内的6位老师从事地图学相关课程教学。
作为地图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和地理信息系统系主任,龙毅经过反复酝酿,确定以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形成课程综合效应。他以地图学课程体系建设为统一目标,提出了“立足地图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面向其他学科服务,统一设计,分块实施”的组件式地图教学思路,通过单门课程建设与地图学课程群共建相结合。
龙毅和学院老师进行教学交流(2018年)
2010年,龙毅牵头的地图学课程团队获得校级教学团队建设资助,以此为契机,多次组织团队讨论课程内容建设问题,明确了“专业协同,分工合作,资源共建”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建立地图学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章节内容基础上,针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专业的教学需要,进一步充实了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等专题地图编制内容。
在2010年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中,龙毅决定一改申报时只录制几节示范课程的一般性做法,按照团队共建思路一次性组织了72课时的全部课程录像,包括54课时的课堂内容和18课时的实习内容,龙毅、朱长青、沈婕、吴明光、刘晓艳等老师加班加点,一边准备课件一边录像,连续奋战,在短短的10天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录像工作,对地图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成功入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该课程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全国仅有的两门地图学国家精品课程之一,成为全国近180个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重要的基础共享资源。
2018年6月,龙毅团队获得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随着进一步强化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双创能力的培养要求,现代地图学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同时坚守地图学“立足地理学,发展地理学,服务地理学”的初衷,是我们团队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龙毅说。
1992年,龙毅被分配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制图系任教,1995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地图学家、地图数据库领域开拓者毋河海教授。正是从毋老师等一批老教师、老专家那里,龙毅学习了对专业研究持之以恒的关注与热诚和教书育人、循循诱导的信念。
2004年,龙毅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潜心学术探索与研究的同时,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探索发现地图的美与魅力。
电子地图学是信息化时代地图学发展的延续,不断产生网络地图、移动地图、三维地图、街景地图等新的地图图种,而现有的地图学教材内容难以满足技术发展快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在2006年,龙毅主持编写了《电子地图学》教材。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电子地图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高等院校教材,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测绘优秀教材一等奖。
龙毅清醒地认识到,光有理论教材还不够,还需要建立实验教学支持平台。他组织开发多媒体电子地图教学实习软件——“声图”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支持地图集的灵活设计、编辑与应用。目前,已有九届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该系统进行电子地图作品的设计开发,有效地推动了电子地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2012年,由龙毅主持的“多层次、开放型的现代地图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获得首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一等奖。
庐山地理实习的室内图上作业(2009年)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探究地理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在学院和学科的大力支持下,龙毅着力开展智慧化教学实践的探索,组建了包括自然地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近二十名教师在内的教改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龙毅和GIS专业老师坚持每年上庐山参加实习,最多的时候一年四上庐山,深入了解实习环节和实习要求,采集野外数据,强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技术的应用。经过老师、同学们多年不懈的努力,团队打造了包括学生终端、教师终端和后台管理中心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庐山地理野外实习平台,可实现实习线路规划、任务发布、路径引导、资料查询、实地讲解、作业填报、团队协作、远程交流等各种功能。该系统已在我校庐山地理野外实习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应用推广,正积极推动庐山地理实习高校联盟的建设。与此同时,主持开展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验证实习、自主实习与创新实习为核心的现代地理实习新模式实践与探索,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得到江苏省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课题的研究资助。
从一名学习地图制图的学生到地图学教学实践者,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使龙毅深深明白科研创新的意义,没有科研创新,就没有学科发展。
在龙毅开展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研究期间,主持了一系列智慧旅游标准编制、规划设计、智慧景区、全域旅游信息化平台等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常熟沙家浜等三十多个景区得到应用推广。龙毅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进来,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报国家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2014年南师大地科院被评选为首批“江苏省智慧旅游示范基地”。
龙毅坚持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这也成为地图学团队建设的突出特点。团队成员人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上,此外,龙毅、张书亮主持了国家863项目,朱长青主持了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沈婕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科研项目研究推进了对国内外地图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的了解与发展,也充实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高质量的地图学课程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龙毅、沈婕、张书亮、杨昕先后获得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十佳”,朱长青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龙毅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并倾注心血予以指导。他鼓励本科生自愿组合、自由选题、自行设计地图作品,内容涉及文化、历史、商业、交通、环保、旅游等诸多领域,并在该学期中间和结束分别组织“选题讨论会”和“作品答辩会”,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学生以此为基础深入钻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语音控制的智能导航电子地图系统”“自游南京·天地图行程规划网站”“基于位置服务的智慧景区综合服务系统”等,不少作品都在国家级竞赛中取得不菲成绩。
“忆青春•逐梦想•行远方”毕业嘉年华 | 初见——南师2019届本科毕业生舞蹈专场
“每周一星”系列之三十九
供稿单位|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
文案| 杜晓晗 潘文娇
编辑| 杨燕妮